中華藝校附設雙語小學培育具備的十種能力
我們培育華藝附小的孩子是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」的教育模式,培養學生隨時保持高度的好奇心,
透過「部定、美語、藝術與人文」三合一實施,以創新、創意、多元的教育形式,
翻轉學生學習的方法、學習的思維、學習的模式與學習內涵,厚植面對瞬息萬變未來的應變力與競爭力!
學習力、溝通力、想像力、創發力、美感力
科技力、協作力、自主力、移動力、品格力

學習力
有效的策略來學習能力,讓孩子就能更快、更有效地培養知識,華藝附小對於提升Learning在於培養孩子「保持高度的好奇心」,依不同年段規劃課程,透過記憶、思考、分析、理解和應用的實踐,使其具備絕佳的學習能力,以及未來適應社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將知識量能與生活轉化,並成為終身學習者。
溝通力
溝通是人與人訊息交換的雙向交流,其中包含「傳達」、「對話」、「分享」及「共識」,華藝附小透過趣味的課程設計,讓孩子彼此間的互動中學習表達、傾聽、感受、交流及反應的能力,讓孩子能更加認識自己,同時也能提升內在自信心,讓每一位華藝學子具備良好人際關係與良善溝通表達能力。
想像力
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:「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」,瞬息萬變的未來需要讓孩子具備「想像力」與「創意思考」的重要競爭力,華藝附小規劃多元課程與創新教學教法,在課程中讓孩子建構專注力、理解力及想像力,並保持積極樂觀、喜愛探索每一種新的知識,持續茁壯孩子與生俱來的幸福天賦。
創發力
創造力建構在豐富的基礎知識上,孩子需要有更敏銳的觀察力與應變力,對任何問題都必須要積極探索各種的可能性,華藝附小課程引導孩子對各種學習保持高度好奇心,鏈結生活經驗與課程學習,正向看待過程中失敗經驗所帶來的知識磐石,如同愛迪生「將製作燈泡過程的失敗經驗轉換成各種知識收穫」般,讓孩子在各領域問題中,勇於「表達想法、接受挑戰、創新觀點、無限可能」創新思維,擴展學習上的透視力。
品格力
德國哲學家及教育家Herbart主張「品德良好發展乃是教育的重要目的」,Tom Lickona提出「performance character」、「moral character」對孩子的發展重要性,華藝附小教育亦是首重品德教育,讓每位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做起,培養孩子思考、溝通、反省等學習過程價值,奠基現代公民素養的良善覺知,讓每位華藝孩子具「知善」、「欲善」、「行善」的優質品格力。
美感力
Pestalozzi提出兒童的美感能力源於直觀能力培養和重視,Plato提出永恆美感對於教育的重要性,美感是現代全球化重要的競爭力,提升孩子美感素養關鍵在於校園課程與規劃,華藝附小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人、事、物接觸與覺察美感內涵,課程中學習著重知性與感性美感,讓每一位孩子具備「美的欣賞」、「美的感受」、「美的創造」美感素養能力。
科技力
AI與數位科技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,亦是教育部創新學習推動重點,華藝附小導入科技領域資源活化課程學習,讓孩子能認識、探索、轉化、創新、應用相關科技媒材,並培養創作思考、邏輯思維、批判思考、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及思辯的能力,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,厚植以人為本的出發點思考,擴展學習視野與思維高度,讓孩子善用科技力成為學習輔助,具備迎接未來的競爭力。
移動力
17世紀唯實論教育理念中特別重視「旅行教育」,諺語「讀萬卷書」與「行萬里路」更傳達互補的學習法則,透過身體力行來感受書本無法提供的經驗,這也是華藝附小特別重視行旅學習的標的,透過「移地學習」、「海外學習」的移動力規劃,讓孩子能將所學知識、技能、認知、態度、價值在行旅學習過程中實踐,厚植多元視野、宏觀思維與文化包容價值的能力。
自主力
「翻轉教育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,自主力是孩子學習發展的關鍵,也是從小與生俱來的特質,激發孩子學習動機是華藝附小教學教法的目標,培養孩子在各領域學習過程中產生強大學習動力、思考及解決問題、提高信心與自我價值,實踐學習與探索的重要價值與內涵,讓孩子具備有目標追求、學習方法、活用資源、落實規劃的行動學習策略能力。